“以为是悲惨周一,没想到是美好周四;以为是可恶周二,没想到是幸福周五!”
“周三一放假,世界都美好了!”“这是打工人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周”。体验过周中假的快乐后,周三放假、做四休三的呼声此起彼伏。

随着休假的讨论度越来越广,人们开始注意到一直以来的休假制度——“五天工作日,两天休息日”,这个休假制度怎么来的?

犹太教徒周六要敬拜,基督教徒则是周日礼拜,可当时的美国一周只休一天,于是双方常常大打出手。一家棉花厂为了协调不同信仰工人的习俗,直接把周六和周日都算作了假期。不仅满足了工人需求,还多出一天休息时间。1926年,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也发现了单休的弊端:一周干六天的工作时间太长了,工人们疲惫不堪,也没有时间进行消费,反倒不利于自己生产。

福特在1935年登上《时代》封面 / 图源:《时代》周刊于是他率先推行周末双休和一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慢慢地,双休制度推广至全美国,也走向了世界。从1926年算起,双休在美国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钢铁、柴米、油盐……要啥缺啥,很难实现“双休”这样略显奢侈的休假制度。“以前就怕星期天,要上丈母娘家干一太难的活儿,比工作日都累。”

牛群冯巩相声,提到了单休的生活 | 图源:1996年春晚
由于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人们往往将其安排得满满当当。上街采买,清洗衣服,换煤气,看望老人,陪孩子上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视电影等文化产品输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方式盛行,比如卡拉OK、网络游戏等,人们需要时间去消遣。上世纪80年代末,关于实行双休的政策建议开始层出不穷。

80年代后半段对于五天工作制的建议 | 图源:中国知网为了不让步伐一下子迈得太大,1994年我们还试行过“隔周五天工作制”。即一周六天工作,隔周五天工作,单休的叫小礼拜,双休叫大礼拜。你没看错,大小周不是什么新发明,它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直至1995年的5月1日,“五天工作制”在中国终于开始正式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实行五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星期工作四十小时,周六周日双休。在它刚刚诞生的那一周里,还有许多人的不习惯,甚至出现了“忘记休息”的情况。

图源:张国栋.1995年,双休日改变生活[J].传承,2009,No.61(17):57-59.21世纪的网友惊讶:“忘记休息?忘记上班我都不会忘记休息!”谁能想到,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双休日,在中国推行的时间其实还不到30年。如今,双休还没落实彻底呢,尝过“周三不上班”的甜头后,人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它——

自2015年起,一周四天工作制在海外就已经陆续有过大小实验,冰岛等北欧国家甚至已经正式开始实行。英国曾开展过一项世界规模最大的四天工作制实验,为期半年,61家企业、约2900名员工参与其中。后来实验结果公布,一大串数字表明了做四休三的优势——71%的员工疲惫感降低,39%压力得到减轻,48%对工作更满意;60%员工表示自己平衡工作与家庭变得更加容易,73%说生活满意度上升……2023年第一个工作日,乐视宣布开始实行四天半工作制,员工们每周有2.5天的休息时间。

2018年,中科院便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7-2018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从 2030 年起实行“做四休三”。无数打工人殷切关注:做四休三不调休,从建议到落地,究竟还要多久啊?从单休变双休,中国走了几十年,想要从双休变三休,这一步跨越的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目前的双休日制度,对于现实中许多打工人来说,其实还是奢望。此前,凭借科普视频走红的“打工人小张”发布一条视频,称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要招人,条件是“一周双休、五险一金,尽量不加班,加班会给加班费,试用期交社保”。其实以上多数保障,例如“五险、试用期交社保”,是打工人应得的正常待遇。

具体来说,《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是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但同时也规定了,不能实行上述工作制度的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2013年,人民日报曾发起一项调查——“你一年能休几天假”?在全年104天假期中,全部能休的网友人数不到1/4,甚至还有近1/5的人周末基本无休。十一年后的今天,双休对很多人来说仍是奢侈品,三休更是“可望不可及”。就目前而言,三休也未必适用于当下一切工作。据BBC报道,尽管英国四天工作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但61家企业中,也有5家企业没有认同实行四天工作。

实验结果显示,三休制度有利有弊 | 图源:World Economic Forum负责物流送货的企业,一旦实行做四休三,意味着货物送达的时间要延缓,口碑下降、收益下降、企业受损。媒体、金融等需要及时响应的行业,一旦被要求休息三天,也可能面临业务的停滞危机。在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工作日,也意味着工人的单日工作压力的提高。2019年的一份美国调查中,67%的受访者认同每天10小时的四天工作制,也有21%的认同每天8小时的五天工作制。

工作日压力太大,也是英国实验里部分企业退出的原因之一——“做四休三”,现在看起来还是打工人遥远的、美好的梦。要实现这样的梦,或许还需要大量的行业调研和有效的实验证明。

不想放假的打工人,
1988年,在那个双休还没正式实施的年代,国家科委缩短工时课题组在一次调研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 “增加一天工资” 和 “不增加工资,但增加一天休息”两者中选择,你选择什么?80年代,人们的经济水平有限,小康生活还遥遥无期。就连课题组最初也认为,多数人肯定会选择“增加一天工资”。但8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我不要钱,我要休息”。

除非工资高得离谱,可以接受单休。目前来说,补贴的钱还不值得打工人突破双休的底线。无论时代如何,社会经济状况如何,人们总是希望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年年中,一名在法国工作的中国女孩,就因为加班过长,被HR约谈。这在国内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

即使是天天喊着“搞钱”的年轻人,其实也想要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时间。

小时候写作文批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缺点,如今才发现这就是我的理想人生。周三假期最能戳中网友的点,或许在于它为打工人提供了一个“盼头”。对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来说,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
有钱、有闲、有快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