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只花30元,985毕业生挤满躺平赛道
2025-04-09 09:05:21
“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网友的成功更让人心寒。”
相信你已经刷腻了“××岁重启人生、年入百万”的心灵鸡汤,或许还会为自己与他人鲜明的对比感到忧伤。
没关系,那就切换频道,去看看躺平博主——“25岁不上班只兼职”“985毕业已躺平2年”“28岁没工作出租屋摆烂生活”,听起来是不是好受多了?
最近两年,“被优化”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无论是高学历人士、大厂管理层还是普通人都有可能被“毕业”。而这些人中迫切想要摆脱牛马身份的相当一部分,逐渐挤满了失业博主赛道。甚至有人大胆发言:“再不行动,你将错过最后的自媒体蓝海赛道。”
当蓝海变成红海,红海里面竟然还能开辟出小蓝海。博主们发现,即便没有工作,也不必假装光鲜亮丽地重启人生、追寻旷野,哪怕只是拍一则放弃自律的vlog,其实也有机会获得上万点赞。
只可惜,号称“看完我你就不焦虑了”的博主逐渐扎堆,躺平这件事,也内卷起来了。
躺平的N种方式
和之前爆火的离职博主、失业博主不同,躺平博主们往往是主动追求低欲望、低消费的生活方式。明明可以找个月薪三千大小周的班上,或是在失业期间掌握“重启人生”三件套(健身、读书、学英语),但他们选择放过自己,很可能一躺就是好几年。
比如年轻女孩@张大口,工作几年后回到舟山一座海岛上的老宅定居,不上班,只是吃饭、放松,有时赶海、看风景。2023年,她曾在一则视频中发问:“谁能告诉我上班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在接受当地文旅局采访时,她表示,最初村里总有人议论她不工作、不结婚,但很少有人关心她开不开心。
这些村里人不知道的是,@张大口并不会因此被卷起来。在拥有十多万粉丝的社媒账号上,她分享了海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大海,有美食,也有猫,每个视频的共同点都是封面上醒目的“不内卷不内耗”。
如果说这样的躺平还算是比较好理解的“普通人版《去有风的地方》”,那么更多年轻博主选择的是加长版《凪的新生活》——过“家徒四壁”的低物欲生活,只要不打卡上班,赚多少、做什么都行。
有的人用vlog记录自己摆地摊、开出租、打各种零工,而自媒体本身更像是一件顺手的事。若这种游离在主流之外的生活恰好被算法捕捉,那就开启新副业。若没有得到流量之神的眷顾,那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竹师傅告诉《新周刊》,她坚持在网上记录生活,内容都是日常琐事,早期流量也不高。但在失业的第181天,一条关于她“家里蹲现状”的视频,在发布后隔了一周突然爆了。视频中,她表达了观点:“生活中还有比上班更重要的事情。”
“其实那条视频(我)也不知道哪里比之前的好,但它就是爆了,可能踩中了什么时机。”她决定继续做下去,“就算(账号)没有什么起色,以后万一找工作,也可以把那条爆款视频写进简历”。
@竹师傅躺平后也接过一些文案兼职,“有上顿没下顿”。像她一样的躺平博主们即使有线上兼职可以做,“数字游民”这样好听的词语也绝不会出现在视频里。因为头衔和身份都不是他们的目的,一切赚取收入的行为只是为了维持躺平现状,另一位躺平博主@一条五彩斑斓的咸鱼(下称咸鱼)称之为“苟活赛道”。
有的人躺平,与其说是展示平凡,不如说是一种“极限挑战”,比如10万元花完就去上班、30块钱吃一个月等等,令旁人看了直呼不可思议。
咸鱼在二线城市躺平,每天自己做饭,去图书馆看书、蹭空调,没事就到处散散步。她的生活账单非常简单,每个月房租水电1200元,其他支出300元便足够。
她的账号自从开始拍“挑战30块钱吃一个月”系列后有了更多关注。她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她曾刷到的@歹毒的无业游民就因各种薅羊毛和吃维生素片维持生活而火过一阵。
咸鱼坦言:“我以为我之前每个月花300元已经够少了,没想到有人可以卷到100元、50元、30元。当然我只是拿人生中的一个月来试试,中途差点想放弃,大家千万不能这么过日子。”
无论如何,躺平博主们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寄托——原来生活不是只有“一直上班到退休”这一种可能性。劳碌许久的我们,实在太需要有人替我们承认:“我有权一直休息到我觉得足够为止。”
最新更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