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光的波粒二象性!2025三大光科技应用:手机续航、汽车调光、量子通信如何改变生活
2025-08-08 08:59:39
你敢相信吗? 我们每天见到的光,竟然让科学家争论了整整300年。从牛顿的"粒子说"到惠更斯的"波动论",从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人类对光的认知史,就是一部浓缩的物理学革命史。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量子光学领域的突破性发现,再次刷新了我们对这个宇宙基本现象的理解。
集成光量子芯片:
多比特量子纠缠的确定性实现
北京大学王剑威团队联合山西大学苏晓龙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于集成光量子芯片上实现四模链状、盒状等多比特连续变量纠缠簇态,破解了量子计算扩展性难题。该成果通过超低损耗光量子芯片调控技术与多色相干泵浦技术,实现可重构纠缠簇态的确定性产生,为可扩展光量子信息处理奠定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
审稿人评价其为“光量子芯片技术的重要里程碑”,填补了集成光量子芯片多比特纠缠的关键空白。
新型量子纠缠光源:
自发双光子辐射效率提升50倍
中山大学王雪华、刘进团队提出“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利用超高品质光学微腔将双光子辐射效率从0.1%提升至约50%,研制出保真度达99.4%的按需触发式微纳量子纠缠光源。该成果突破了1960年代理论预言以来的实验瓶颈,为功能化光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提供核心支撑,发表于《自然》。
光量子计算芯片:
可编程系统算力超传统计算机1000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研发全球首款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在密码破解、药物研发等领域处理速度达传统计算机的1000倍,且实现常温运行与自主可控。例如,其优化投资组合使收益提升27%,模拟蛋白质折叠效率提升百倍,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星地量子直接通信: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关键验证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龙桂鲁团队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模块级验证,将自主研发的量子激光器与相位编码模块搭载火箭发射,成功实现模块级海上回收与功能验证,为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量子成像技术:
1.36公里外毫米级高分辨率突破
潘建伟团队开发主动光学强度干涉合成孔径技术,通过8个激光发射器阵列在城市大气环境下照射1.36公里外目标,重建出毫米级分辨率图像,打破传统成像衍射极限,为空间碎片监测、遥感测绘提供新方案。
一、光的双重人格:
既是粒子又是波?
想象一下:当你把一颗石子扔进水里,会看到水波扩散;当你用机关枪扫射,会看到子弹直线飞行。而光,却能同时表现出这两种特性——这就是让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1905年,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由离散的"能量包"组成,即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公式为E=hν(h是普朗克常数6.626×10⁻³⁴J·s,ν是光的频率)。就像一个个迷你能量子弹,打在金属上能击出电子,这就是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波动性:1801年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光通过两条狭缝后会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就像水波干涉一样。而2025年最新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实验(意大利罗马大学团队)更证明,单个光子也能发生自我干涉——一颗"子弹"同时穿过两条缝并自己和自己干扰!
双缝干涉实验
此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光速小知识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米/秒(约30万公里/秒),1光年相当于9.46万亿公里。
从太阳到地球,光需要跑8分20秒,而人类最快的火箭要飞20多年。
二、2025量子光学突破:
光子芯片让计算机提速百万倍
你知道吗?2025年7月,中加联合团队研发的薄膜铌酸锂光子芯片,将光的传播损耗降至每米2分贝以下,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有望突破经典计算机的百万亿亿次屏障。
量子通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实现1.36公里毫米级量子成像,通过8个激光发射器阵列,在城市大气环境下清晰拍摄远距离目标,这项技术将用于卫星遥感和空间碎片监测。
消费级应用:炎和科技推出的钙钛矿光能电池,10平方厘米大小的发电能力相当于20节7号电池,可穿戴设备从此告别充电线。而光羿科技的智能调光玻璃,能通过语音控制透明度,让汽车天幕在0.1秒内从全透变为遮光状态。
数据透视
全球量子光学器件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320亿元,中国占比超35%,其中光子芯片和量子传感器是增长最快的领域。
三、光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
从实验室到生活,光科技正在掀起三大革命:
能源革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突破31%(传统硅基电池约22%),柔性设计可贴在手机、背包甚至衣服上,实现"有光就充电"。
医疗革命:红光理疗仪通过660nm波长的光穿透皮肤5-10毫米,刺激细胞修复,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增长47%。而量子点荧光成像技术,能让医生实时看到癌细胞的扩散路径。
通信革命: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已覆盖我国31个省市,2025年建成的"京沪干线"升级版,可实现每秒400G的量子加密数据传输,黑客将无机可乘。
互动问答
关于光的冷知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A→ 因为空气分子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色光(波长450-495nm),这就是瑞利散射效应。日落时天空变红,则是因为长波长的红光穿透力更强。
光会被引力弯曲吗?
A→ 会!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大质量天体(如黑洞)会像透镜一样弯曲光路,2017年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就是通过这种"引力透镜"效应拍摄的。
首张黑洞照片
此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我们能抓住光子吗?
A→能!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团队通过光学陷阱技术首次实现对单个光子的捕捉与非破坏性测量——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用高反射率光学微腔将光子囚禁约0.1秒,证明了量子粒子可被直接观测而不被破坏。
2025年,南京大学团队突破了单光子探测技术:其研发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实现了对极弱光信号(如单个光子)的高灵敏度捕捉,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
✦
END
✦
最新更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