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家电龙头杀进照明战场!
2025-10-27 13:40:42
近日,格力电器官网“零碳健康家”板块上线“光照管理系统”,正式宣告跨界照明赛道。不止格力,海尔推全光谱无主灯,美的搭“灵宇”矩阵,华为、小米借全屋方案渗透,家居、科技巨头们带着生态、数据、用户场景优势集体入场。
当家居、科技巨头携生态优势入场,照明行业的竞争逻辑已从单品比拼转向场景解决方案之争,变局已然发生。这正向整个照明行业发出一个信号:家居巨头的跨界突袭已然落地,这不是来分蛋糕,是要重构游戏规则!
家电巨头加码布局,照明成新战场
格力此次上线的“光照管理系统”,目前已推出智能感应LED小夜灯,售价仅89元,可通过多种智能方式调节室内光线。值得注意的是,这款LED小夜灯并非独立售卖,而是集成于“零碳健康家”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中。
回溯布局轨迹,格力对照明领域的谋划早有伏笔。2021年便申请注册“格力・明珠”商标,归入“灯具空调”国际分类;2022年与广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为资源整合与技术研发铺路;2025年6月中旬再添“格力真火”商标,与此前美的提交的同品类商标申请形成时间呼应,让“灯具空调”这一融合新品类的竞争悬念浮出水面(详情回顾:格力、美的两大家电巨头,抢注“灯具空调”商标!)。
近年来,格力在空调UVC杀菌、绿色智慧工厂照明系统、光伏能源系统等领域持续发力、积累技术,不断拉近与照明产业的距离,更为照明业务注入协同优势。
当Z世代主导的“悦己经济”推动照明从“照亮空间”转向“情绪适配”,当健康节律光、全屋智能联动成为新刚需,家居巨头的入场自带生态优势。它们比起传统照明品牌的单品创新,“格力们”更擅长以“系统思维”重构光环境——照明与能源管理系统联动实现节能,与健康管理系统适配打造护眼场景,与安全系统绑定提供应急光照支持。
当传统照明还在拼亮度、比价格,巨头们已用“系统思维”锁定新需求:照明要联动能源节能、适配健康护眼、绑定安全应急。就像松下用AI算法联动昼夜光线优化生物钟,海尔以毫米波雷达实现“隐形”光调节,格力的跨界本质是用全屋生态能力,挑战传统照明品牌的单品护城河。
照明赛道的竞争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照明赛道的“旧时代”,也将面临彻底洗牌!
跨界玩家齐聚
技术与场景成破局关键
家电巨头的角力只是缩影,如今的照明赛道早已汇聚全行业玩家。
目前,以华为、小米、魅族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云起、欧瑞博等的智能家居企业,公牛、正泰为代表的电工企业及奥普家居、悍高等的泛家居企业等多类玩家纷纷入局,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五金巨头悍高跨界柜类照明(详情回顾:五金巨头跨界布局柜类照明,抢了谁的蛋糕?)
科技企业中,小米持续推出覆盖全品类的性价比产品,让大面积家居场景的智能联动成为现实;而华为、魅族等则依托鸿蒙生态与AI技术,打造互联互通的照明控制系统。
电工与泛家居企业同样动作频频。公牛集团自2014年成立光电科技公司涉足LED产业后,2022年推出智能无主灯产品并创立高端品牌“沐光”,完成从基础照明到智能场景的升级;2025年上半年公牛智能电工照明产品实现营收40.94亿元,同比-2.78%。
奥普家居以“艺术照明”为差异化定位,2021年升级“全区域、全渠道、多品类”战略,构建完整照明产品矩阵;2025年其推出的“Smart智能人感浴霸”,首次引入高灵敏度AI人体感应系统,实现了照明与除臭、换气、恒温暖等功能的联动。
△松下照明与欧派签约
最受瞩目的跨界合作当属欧派与松下的联手。2025年9月15日,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瞄准“全屋智享健康光空间”赛道,整合松下百年光学技术与欧派的家居场景理解及海烈鸟AIOT系统。经过一年多联合研发,未来产品将以多品牌形式推出,覆盖护眼照明、节律调节等功能,还将入驻欧派2026年智能家居展厅,通过场景化体验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健康光环境。
行业进入爆发期
健康智能成核心赛道
据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技术创新与需求升级共同驱动行业扩容。从发展趋势看,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解决了设备联动痛点,AI算法的应用让照明系统实现场景自主识别,而健康化需求则催生了节律照明、护眼技术等细分方向。
智能照明、智能家居赛道的“狼来了”早已不是预警,而是真切的变局现场。
在这场激烈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产品转向“技术+场景”的综合能力。格力的“零碳健康家”生态、美的的全球化渠道、小米的技术迭代、欧派松下的场景融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破局路径。可以预见,未来照明将不再是独立的家居元素,而是融入全屋生态、兼顾健康需求与智能体验的“隐形管家”。
随着更多企业加码研发与合作,智能照明、智能家居市场正迎来品质升级的“高光时刻”,而消费者对健康舒适人居环境的追求,将持续为这场跨界竞赛注入动力。传统照明企业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将成为下半场的关键。
对传统照明企业而言,“狼”的到来不是末日,而是转型的倒逼信号。
最新更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